随着宝贝的诞生,妈妈们随时开启坐月子模式,“坐月子”期间,民间传统会有许多避忌。其中就有说坐月子坐不好,会落下月子病,而月子病须得要月子里才能治愈。现在都是独生子女,很少有产妇会有第二次坐月子的机会,所以,第一次坐月子也就格外重要需格外小心了。月子印象整理:那么,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真的有“月子病”吗?如何防治“月子病”呢?
月子印象产后恢复专业解答:
1.哪些病属于“月子病”?
所谓“月子病”是一种民间说法,是指在产妇“坐月子”这一阶段中由于产后虚弱,又感于风寒或者受到情绪影响等引发的一些病症。女性产后,身体由于失血,同时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等原因,较之平素更易得一些疾病,如抑郁、失眠、关节疾痛等,
大约而言,凡是“坐月子”期间(产后一个月内,包括小产)得的一些病症,还有就是在这一期间由于饮食调摄不当而引起一些亚健康状态,如腰背酸痛、情绪不佳、乏力、睡眠不好等,都属于“月子病”的范畴。月子印象温馨提醒:有些“月子病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,可以慢慢复元,有些病程较长,症状较为严重的,则需要专科医生改善。
2.是不是一定要“坐月子”?
“坐月子”是一种传统习俗,是说是产妇产后要静卧于室内,避风,减少洗浴,并以食补,如是一月,目的是让身体尽快恢复。另外,在传统观念里,“坐月子”还有另一层含义,类似于一种仪式,产妇通过“坐月子”,令家人在床边服侍,产妇也可趁此机会发泄情绪,消除积劳,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健康意义的。
近年来有一些不同领域的医生对“坐月子”持不同意义,认为从卫生学上看,“坐月子”有较大弊端,同时以西方风俗为例,认为西方人不“坐月子”,似乎也没有什么月子病。这一观点多少有一些武断,其实,中国传统“坐月子”可以从两方面看,一方面可以令产妇充分地休息,调节身体与情绪,很有积极意义;另一方面,如今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,对待“坐月子”,也不必恪守一些风俗,如闭户、不洗澡等,也可以有条件地提前工作,在“月子”里只要心情调畅,注意卫生,适应补养就好了。
3.应该项怎样坐“月子”?
月子印象整理:总的来说,“坐月子”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
1)寒温适宜。根据气候与居住环境的特点,适当调整室内温度与湿度,大约以产妇自觉舒适为度,大约保持室内温度 26℃左右,湿度约50%为宜,宜穿长袖宽松棉质的衣服。
2)劳逸结合。适度的活动对于恶露的排出、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。产后初始,产妇觉得虚弱、头晕、乏力时,需多卧床休息,等体力逐渐恢复就可以适当活动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,但是要劳累,以免导致筋膜肌肉劳损。
3)保持清洁。经常洗浴以保持清洁,避免感染很有必要。古代由于环境简陋,无法保持室内恒温条件,所以规定月子内不能洗头。如今大可不必拘泥,但是洗头,洗澡要用较热的水,避免着凉。
4)饮食有节。月子里适当补养还是必要的。注意营养均衡,并按时吃饭。但不能由着自己的好恶而暴饮暴食某一类食物,也不建议素食。
5)心情调畅。不怒、不燥、心胸开阔。避免与家人生气,更不想太多的工作的事,放下心事,专心调养身体是最好的“坐月子”的心态。
坐月子,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,妈妈们为了身体健康,一定要按照小编整理的做哟!